鐵皮波浪廁所
文、攝影\李清志
台灣地區建築景觀混亂醜陋,很大的原因是違章建築,其中最常見的違建材料,就是鐵窗與鐵皮屋。因此「鐵皮屋」在國內基本上是與「醜陋」劃上等號的。
但是日本卻有一位建築師\遠藤秀平,擅長使用台灣惡名昭彰的鐵皮建材,塑造令人意想不到的漂亮建築作品。
許多建築師都有他喜愛使用的建築材料,也試圖將這些材料的特質發揮到極限,例如建築大師安藤忠雄就是以清水混凝土建材聞名;有些建築師則以鮮少人使用的建材來設計建築,而讓人刮目相看,例如建築師茂以「紙」作為建築材料,蓋出紙教堂、紙博物館等。
遠藤秀平則使用鐵皮浪板去建造他心目中的建築,他深知鐵皮浪板的特性,質輕又易於彎曲,十分適合塑造不同的造型,因此在多年試驗建造後,逐漸掌握其構造方式,發展出鐵皮屋型建築(rooftecture)與鐵皮彈簧建築(springtecture)兩種形式。
鐵皮屋型建築用鐵皮浪板彎曲至屋頂,多用來當住宅或辦公室;鐵皮彈簧建築則是利用捲曲的鐵皮浪板,彎曲成彈簧圈狀,遠藤秀平用這種方法設計了一座車站月台,以及一座公共廁所。用鐵皮浪板設計公共廁所實在是很有趣的創意,鐵皮像波浪般起伏,自然形成兩個大波浪圈圈,一個波浪中是男廁,一個波浪是女廁,巧妙地隔開令人尷尬的視線問題,卻讓如廁的人有觀看藍天白雲的機會。
依我使用國內公廁的經驗,大多令人做噁!許多公廁從老遠就聞得到味道,廁所內經常缺水破損,馬桶內黃金四濺,非不得已,沒有人願意進入使用;更悲哀的是,好不容易忍受臭味,解決內急問題,才發現根本沒有衛生紙,人生頓時陷入另一個困境。最近台灣的公廁衛生問題已有改善,但是建築造型醜陋,屋頂上永遠有一顆塑膠球狀水塔,使公廁成為都市公共空間中的景觀之瘤。
遠藤秀平設計的這座鐵皮浪板公廁,位於科學園區內的公園裡,雖然座落在草地上,十分明顯,但卻一點也不礙眼,反倒像是一座雕塑般,增添了公園的景觀魅力。波浪狀的公廁非常通風乾燥,進入公廁一點也沒有奇怪的味道,與台灣過去的公廁經驗完全不同!
我在這座鐵皮公廁中待了許久,一方面欣賞著天空飄過的白雲;一方面也想像著廁所前櫻花樹春天開花的情景。一座可以坐在馬桶上欣賞櫻花盛開美景的廁所,該是多麼美妙的事!